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3月的高校校园,春季招聘会陆续拉开序幕。陕西省教育厅联合省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DeepS...
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必须通过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教...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
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将政府、企业、学校和...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各高校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招生计划安排。山东大学发布消息称,停招土木工程等27个本科专业,撤销书法学等10个专业,同时新增工程软件、运动训练两个新专业。复旦大学在今年的春季工作会议上宣布,...
3月的高校校园,春季招聘会陆续拉开序幕。陕西省教育厅联合省内有关高校,为2025届高校毕业生举办分专业、分类别的大型校园招聘会572场和形式多样的中小型专场校园招聘会。为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从去年开始,各高校纷纷走出去,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搭建人才供需平台,多渠道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校企联动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DeepSeek大模型惊艳全球、人形机器人亮相春晚、《哪吒之魔童闹海》用数字光影创造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今年以来,一系列科技成果接连亮相,彰显出中国创新创造“硬实力”。“教育”“科技”“人才”,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三个关键词。政府工...
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必须通过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挥教育支撑作用、推动教育合作共建,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都明确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高等教育布局既包括高等教育的学科、层次、类型布局,也包括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布局。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布局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机制,更是实现...
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将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等不同组织凝聚起来,实现生产与教育资源的统一整合与优化配置。它对促进产教融合多元治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更进一步展现联合体的一体化发展理念、多元化建设主体、市域化发展特色...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战略蓝图和行动指南。科技支撑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纲要》指出,要全...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课题,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牵引,加快构建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