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日期:2024-09-20  返回 >>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更为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指明了新路径。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建设,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内在逻辑
  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情况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和效率。只有从本质和规律上深刻认识三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才能在实践中找准一体改革推进的融汇点与统筹重点。
  教育作为基础,是科技和人才的重要基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三者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在生产关系中,人才和科学技术都是潜在的生产力,科技进步和人才育成必须依靠教育传播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素质和劳动能力。高等教育担负着基础科学研究的功能使命,在人类历史上每个时代中,都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和革命进程,发挥推动历史变革的重要作用。如今进入数智时代,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究其本质是教育竞争,唯有依靠高等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应未来发展的顶尖人才供给,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进步。
  科技作为动力,是教育和人才的动力源。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三者中起创造性、动力性作用,其来源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创造,又可反向对两者形成促动。历次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标志就是科技领域的创新变革,而后牵引教育和人才的全面发展。科技进步能够优化教育目标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效能。技术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同时也承担了科研育人的职能,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培育大批创新人才,为人才“蓄水池”提供充足动力源。
  人才作为主体,是科技与教育的“连通器”。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在三者中起主体性支撑作用。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任何科学技术都是由人来发明创造的,没有人在其中发挥作用,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变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人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激活教育进步的潜能也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来共同推动。科技人才作为“连通器”,向前联结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向后主导科技的创新活动开展,有效牵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成为三者的结合点。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联动推进的实践探索
  教育、科技和人才历来都是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同步重视,涉及各自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相互联动、整体推进的思路逻辑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经济社会恢复重建,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一时期我国先后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论断和表述等等。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其后十五年直至更长时期内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才强国战略;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自此开启将教育和科技放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共同谋划的崭新阶段。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科技创新从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成为重塑新优势新动能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抓手,此时更加需要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发展的相互支撑。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总部署、总动员,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阶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协同联动的定位被更加明晰化、路径化。
  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章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对继续深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集中表现,也是适应当前以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形势,以及我国科技创新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新要求的科学谋划,更加突出了三者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中的一致性和战略统筹的重点。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路径思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新时代,要在激烈的科技创新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迫切需要我们尽快补齐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的短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从国际前沿技术竞争中的“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就必须按照全会《决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治理理念和政策的协同性、匹配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形成支撑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强大合力。
  优化综合改革、分类改革,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决定》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盘活教育改革全局,拓宽教育改革路径,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打好推进落实的“组合拳”。二是围绕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要,强化创新引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三是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化,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
  优化制度设计、制度协同,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科技创新的系统性越强,对制度机制的要求就越高。《决定》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一是着眼于科技现代化和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各类科创平台建设。二是着眼于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和重点领域的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三是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优化成长机制、评价机制,统筹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决定》强调要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一是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二是结合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着力加强对顶尖科技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的培养锻造。三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基础引领作用,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作者:崔岚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168wangxiao     发布时间:2024-09-20 09:27:58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更为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指明了新路径。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建设,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内在逻辑
  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情况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和效率。只有从本质和规律上深刻认识三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才能在实践中找准一体改革推进的融汇点与统筹重点。
  教育作为基础,是科技和人才的重要基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三者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在生产关系中,人才和科学技术都是潜在的生产力,科技进步和人才育成必须依靠教育传播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素质和劳动能力。高等教育担负着基础科学研究的功能使命,在人类历史上每个时代中,都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和革命进程,发挥推动历史变革的重要作用。如今进入数智时代,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究其本质是教育竞争,唯有依靠高等教育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应未来发展的顶尖人才供给,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进步。
  科技作为动力,是教育和人才的动力源。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在三者中起创造性、动力性作用,其来源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创造,又可反向对两者形成促动。历次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标志就是科技领域的创新变革,而后牵引教育和人才的全面发展。科技进步能够优化教育目标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效能。技术前沿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同时也承担了科研育人的职能,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培育大批创新人才,为人才“蓄水池”提供充足动力源。
  人才作为主体,是科技与教育的“连通器”。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在三者中起主体性支撑作用。人是科学技术的主体,任何科学技术都是由人来发明创造的,没有人在其中发挥作用,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变成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人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激活教育进步的潜能也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人才来共同推动。科技人才作为“连通器”,向前联结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向后主导科技的创新活动开展,有效牵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成为三者的结合点。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联动推进的实践探索
  教育、科技和人才历来都是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同步重视,涉及各自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相互联动、整体推进的思路逻辑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经济社会恢复重建,教育、科技、人才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一时期我国先后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论断和表述等等。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其后十五年直至更长时期内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才强国战略;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自此开启将教育和科技放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共同谋划的崭新阶段。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科技创新从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体系成为重塑新优势新动能的重要动力和主要抓手,此时更加需要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发展的相互支撑。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支撑。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总部署、总动员,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阶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协同联动的定位被更加明晰化、路径化。
  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章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首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实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对继续深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布局的集中表现,也是适应当前以科技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形势,以及我国科技创新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新要求的科学谋划,更加突出了三者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中的一致性和战略统筹的重点。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路径思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新时代,要在激烈的科技创新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迫切需要我们尽快补齐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的短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从国际前沿技术竞争中的“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就必须按照全会《决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治理理念和政策的协同性、匹配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形成支撑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强大合力。
  优化综合改革、分类改革,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决定》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盘活教育改革全局,拓宽教育改革路径,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综合改革,打好推进落实的“组合拳”。二是围绕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要,强化创新引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三是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化,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
  优化制度设计、制度协同,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科技创新的系统性越强,对制度机制的要求就越高。《决定》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着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一是着眼于科技现代化和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各类科创平台建设。二是着眼于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和重点领域的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三是着眼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优化成长机制、评价机制,统筹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决定》强调要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一是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二是结合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着力加强对顶尖科技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等的培养锻造。三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基础引领作用,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
  作者:崔岚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